欢迎捐赠本站

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

从锦州银行看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中国有没有爆发银行业危机的可能?西方分析人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庞大的国有银行主导了银行业。但再深挖一点,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事实表明,在中国较小的城市中,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渐稀释,取而代之的是地方性银行。这些地方性银行在全国各地所设的分支机构很少,从地域上分散风险要困难得多,因此它们更容易倒闭。

尽管地方财政的相关信息很少,我们研究了几家即将在香港上市的银行的招股书,挖掘出了有关中国银行体系地域分布的大量宝贵信息。

中国银监会(CBRC)将银行分成六类。(不包括影子银行部门的非金融机构)。这六类是:大型商业银行(指五大国有银行——译者注)、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

五大国有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最高,达41%;其次是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18%;13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11%;2350家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12%。

中国共有21.3万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其中国有银行占的比例很大。仅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一家就有10691个网点。几大国有银行总共拥有逾5万个网点,约占全国总数的25%。



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较小的地理范围时,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锦州银行上市,我们研究了这一个区域的数据。在拥有4370万人口的辽宁省,银行市场份额格局与全国性分析数据大相径庭。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从41%下降至33%,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从11%上升至26%。



银行市场在城市一级进一步集中

如果我们将目光再向下一级投向城市层面,银行市场份额格局则又一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有81万人口的锦州市,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比全国水平下降了一半多,至19.4%。大部分空余出来的份额被仅一家银行占据,也就是拥有该地区62.6%银行业资产的锦州银行。

在这方面,锦州人把他们的大多数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就是锦州银行。大多数借贷活动是通过一家金融机构进行的。



在整个辽宁省的独立银行中,锦州银行是最大的一家,规模远超其他8家独立银行(几乎相当于它们的规模总和)。然而,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全省仅占25%的份额,这些银行的规模依然相对较小。这些银行的大多数业务都集中在较小的城市中。

锦州市的经济健康状况

从2009年到2014年,锦州市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3%。锦州银行声称,锦州市的银行渗透率偏低。它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将人民币和外币贷款总额除以锦州市的名义GDP,得出的数字为83.7%,低于辽宁省的银行渗透率115.4%和全国的136.4%。

然而,这一分析没有考虑大多数小城市对房地产的严重依赖。地方政府的创收压力迫使它们高价卖地,哪怕需求较低。6月我们在四川进行的采访表明,小城镇中多达80%的GDP与房地产相关。在这些方面,放缓的房地产市场将对地方性银行产生灾难性打击。

全国性银行风险摊薄

查尔斯•卡洛米里什(Charles Calomiris)和斯蒂芬•哈伯(Stephen Haber)在他们合著的佳作《生就脆弱》(Fragile by Design)中提出,美国的银行之所以在180年里遭遇了19次银行业危机,主要是因为各州严格限制银行跨州经营,因此银行无法将风险分散到全国。

相比之下,加拿大自1839年以来就未曾遭遇过银行业危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加拿大的银行体系都由在全国各地拥有分支的少数银行组成。这种体系分散了风险。在中国,银行市场在相互隔离的地理区域中进一步集中,加大了爆发地方性银行业危机的风险。



中国会不会允许银行违约?

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中国不会允许银行倒闭。让我们看看一个对比例子——日本。日本曾誓言保护本国银行体系,但最终却让更多外围金融机构倒闭。

日本财务省在二战后作出保证,任何银行都不许倒闭。但随着经济危机加深,他们逐渐放任小型金融公司倒闭,比如租赁公司、信用社和地区银行。

中国有过让银行破产的先例吗?20世纪90年代,朱镕基担任总理期间,中国取缔了4万家存在兑付风险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这笔债务最终进入了地方乡镇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构成了目前估计有30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债务的开端(尽管数目上只占一小部分)。因此,中国曾有过关闭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的先例。

监管机构该如何应对银行危机的威胁。

中国人民银行(PBoC)及其他政府机构正试图避开一场银行业危机。在处理银行倒闭的问题上,他们还有多种选择:

1)增加流动性。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央行,正主要着重于通过削减存款准备金率(RRR)及其他宏观调控措施来增加系统中的流动性。

2)债券互换很有用。其次,地方债务置换计划虽然对银行来说完全是不利的(用较低利率的债券置换债务),但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许多银行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来维持当地经济活跃。这也是朝着创造债券形式地方债务市场(类似美国的市政债券(Muni Bond market)市场)方向迈出的小小的第一步。

3)加强监督。第三,由于担心房地产市场放缓会引起违约,中国银监会正在广泛加强对银行系统的检查。

4)寻找新的资本。第四,政府及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VF)现金匮乏,(全国性和地方性)银行是它们重要的资金来源和渠道。北京方面的监管部门很可能会对地方政府或国有银行的省级分支机构施压,要求它们救助面临倒闭的金融机构。

5)推出新的债券互换计划。制定另一个“债券互换”型计划,可能据此制定一个全国性计划,向经营状况不稳的农村银行注资。其运作方式可能与债券互换类似,用全国性债券替换地方债务,也可能像十年前的国有银行资本重组那样,通过创建资产管理公司(AMC)之类的“坏账银行”剥离坏账。

但是这一问题的范围之广,可能令中国央行很难构造出一个全国性解决方案。到最后,可能会有地方银行倒闭,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捐赠

Paypal:

Bitcoin: 16SYFnHkAgs3L1QGAKeancENwKfXTH5xZy